登录/注册 搜索

文明惠阳带你看春节习俗

发布时间:Jan 20, 2020 | 作者:


 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跟着小编扒一扒惠阳春节习俗过年那些事儿~

惠阳的小年——送灶君

进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惠阳人的小年,惠阳人为送灶君上天奏事之日,家家户户在灶君神位前烧香、点烛,摆糖饼、茶果、汤圆恭送,祈望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代为本宅祈求赐福。

1.1.jpg


入年价

1.2.jpg

在惠阳,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便做准备,俗称“入年价”。往日,农户都暂停下田工作,专心致志筹备过年事宜。家家户户开始囤积木柴、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米粿等,还要将水缸盛满水,米缸装满米。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洗门窗、地板、家具、锅碗杯盘等,叫做“打火熏”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男女老幼还要理发、淋浴换上新的或清洁的衣裳,干干净净过新年。在此期间,左邻右舍之间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1.jpg


除夕

1.4.jpg

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是廿九日),俗称“除夕”,各家各户贴门神、春联,宰鸡杀鸭,点烛烧香,祭拜天地祖宗。人人忌说不吉利的话。从午后开始每个人都要洗“大吉水”来辞旧迎新然后一一穿上新衣服。傍晚全家人吃过团年饭,长辈给晚辈送“压岁钱”。家家户户点长明灯,点至年初三,日夜不熄。
洗“大吉水”:客家人煲大吉水的材料有:大桔子(果皮),丝苗草,柚子叶,番石榴叶。除夕洗“大吉水”,主要目的是辞旧迎新、祈福的意味较浓,每个人都希望洗了“大吉水”能以崭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全家大吉大利。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应节食品:油角仔(油角仔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米澄(“打米澄”得先爆米花,而这“米花”是制作米澄的主要材料,惠阳常见的一般有这三种,第一种是大米,做成叫“蒲米澄”,另一种是粟米,做成的叫“粟米澄”,最后一种是“粉角”,做成叫“粉角澄”);糖环(糖环寓意着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环状的油炸甜面食,酥脆可口,先用糯米粉搓成粉团,压入木模,逐一压出,再炸成金黄色。有部分老一辈人会将糖环叫做“落地金钱”,因为糖环像以前的铜钱,一圈一圈,炸糖环就是希望来年多赚点钱);米饼(米饼是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制粉、压坯成型、烘干、等操作而加工成的糕点);蛋散(蛋散,客家特色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等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笑枣(笑枣为圆球形,实心,外粘芝麻,表面有一裂口,笑枣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笑枣香甜暄酥,十分可口,是春节必备年货之一);牛耳公(“牛耳公”,顾名思义,因其外形与牛的耳朵类似而得名,是客家传统小吃,也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样食品)。

大年初一

1.5.jpg


大年初一(正月初一)零时(即除夕半夜十二点),各家各户大放鞭炮,迎接新年来临。凌晨,家家祭拜祖先。上午饭全家吃素,菜肴多为粉丝、红枣、腐竹、青菜等。当天忌送钱物给别人,忌向家人、外人讨钱物,忌骂人、打人,忌说不吉利话,忌打烂器物,忌扫地。


年初二

1.6.jpg

年初二,家家户户开始宰杀三鸟。亲友、邻居串门贺年,给小辈们送“利是”(红包)。忌扫地、打人、骂人、说不吉利话。


年初三


1.7.jpg

年初三,俗称“送穷日”。清早,家家户户将除夕以来的垃圾扫出门外。当天忌探亲访友。


年初四

1.8.jpg

年初四,妇人纷纷回娘家探亲,可携儿女,可偕夫。


年初五

1.9.jpg

年初五是接财神的日子。 年初五,在惠阳也叫“出年价”,新年的许多禁忌消失,人们开始春耕,出外谋生。但新年气氛犹存,家家户户仍大吃大喝,直至元宵节。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素材来源:文明惠阳综合

转载∣文明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