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⑤淡水石桥熊屋围屋

发布时间:Jan 25, 2020 | 作者:


淡水街道办石桥村的熊屋村,因为有熊氏族人在这里居住,并建造了一幢围屋,所以该地被称为“熊屋”。

熊屋1.jpg

熊姓起源于春秋商周时期。商朝末期,季连有位后裔叫鬻熊,本是芈()姓,曾当过周文王的老师。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周成王封于荆楚,为楚国的国君,楚国公族就以芈为姓。熊绎以熊国的国名为氏,楚国被秦灭后,子孙就以“熊”为姓,称熊氏。魏晋南北朝时,熊姓迁入江南广大地区,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故熊姓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

熊屋2.jpg

熊屋村的熊氏开基祖是熊道南,他在明朝正德年间(1505—1521),从梅州三角镇泮坑迁徙过来。在泮坑有一处出名的泮坑公王庙,一年四季,香火鼎盛。这座庙的建造,传说与熊氏有关:有一位泮坑熊氏商人,久居潮州(今揭西霖田)一日梦见一位左握帅印、右执宝剑的金甲神人,自称是助政明肃宁国王,受皇命,镇守梅州,庇护百姓。熊氏一觉醒来,想到潮州明贶庙的巾山国王像相似,心里十分惊奇。于是派人回到家乡泮坑,建造庙宇;请来雕刻匠人,按照明贶庙三山国王的相貌,精制三尊神像,贴上真金三山神像”运上彩船,沿江而上,在梅州头塘上岸,再抬进泮坑新建的庙宇中,称为泮坑公王。从此以后,熊氏在外,财丁兴旺,大展鸿图。因为熊氏是泮坑外乡人,于是就有了泮坑公王保外乡说。 

熊屋3.jpg

熊屋围屋由熊道南的后裔所建,建造者的姓名不详,建造时间大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6)。围屋坐东北朝西南,由泮池、禾场、堂屋、横屋、角楼组成。围屋正面置三个门,中间为进入祠堂的正门。在大门两侧,常年贴着一幅熊姓专用对联:“江陵世泽;宝善家声”。上联记载了熊姓在湖北省江陵壮大的历史,熊氏堂号为“江陵堂”;下联源于战国七雄斗宝的故事。为示强富,六国俱出宝,只有楚国不示国宝。大家问其原因,楚王“楚人以善为宝也”,所以其堂号又称“宝善堂”。

从大门进入为一进门厅;二进为中厅,有木屏门相隔,周边贴了瓷板画;三进为上厅,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神龛上有“江陵堂”堂号,两侧刻有一副对联:“祖德源流千载远;宗枝奕叶万年长”。

熊屋6.jpg

熊屋围屋的横屋早已坍塌,荒芜一片。四个角楼也倒塌三个,但剩下的角楼还保持原状。角楼高四层,每层都有枪眼。在第四层有一个如大铜钟形状的瞭望台,这既开阔了瞭望的视野,又增加了角楼的美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建筑艺术。

石桥熊屋围屋为研究熊氏家族的迁徙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