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37-岭湖鹧鸪岭围屋

发布时间:Feb 27, 2020 | 作者:


岭湖鹧鸪岭围屋


鹧鸪岭围屋1.jpg

鹧鸪岭围屋位于秋长街道岭湖村鹧鸪岭村。建造者叶显庭是沙坑叶氏开基祖叶特茂(逢春公)的四儿子。叶显庭(1660—1735),字日蓉,号思泉。在兄弟分家时,他不忍心看到早逝的弟弟叶焕庭一家孤儿寡母过着艰难生活。所以他于康熙四十年(1701)建造了求水岭围屋,把弟媳侄子全部安顿好才开始建造鹧鸪岭围屋。因此,鹧鸪岭围屋建造时间是清朝康熙年间后期,是“先有求水岭,后有鹧鸪岭”。

围屋坐北朝南,由泮池、禾场、前围、堂屋、横屋、角楼、围等组成。围屋总面阔66米,总进深73.8米,占地面积4870.8平方米。围屋建好后,叶显庭也没有立即搬去居住,而是等到侄儿们结婚成家后,才从求水岭围屋移居到鹧鸪岭围屋。

鹧鸪岭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正中间为中轴祠堂大门。进入大门为门厅,穿过门厅为天天街是三进祠堂。祠堂后面是围龙部分围屋的四个角分别建有四个角楼。

鹧鸪岭围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为了薪火相传,弘扬先祖显庭公的美德,鹧鸪岭围屋的叶氏子孙后裔,采用显庭公的字号思泉,成立了“思泉文化促进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上千万元资金,对鹧鸪岭围屋思泉公祠堂进行修缮。思泉公祠堂按照原来的格局进行修建,外墙全部保留建后的鹧鸪岭围屋成为一处传承客家文化、服务村民的乡村文化中心。2004年8月,鹧鸪岭围屋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鹧鸪岭围屋2.jpg

鹧鸪岭围屋有着红色历史,它是惠阳地区早期农民运动的根据地之一,也是秋长象山村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叶文匡烈士的祖居。叶文匡(1900—1927),是叶显庭的八世孙。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被派遣到惠阳发展地下党组织和发动农民运动。他以象山书院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依靠进步师生和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4月,成立了中共秋溪党支部,叶文匡任书记。这是中共在惠阳县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叶文匡也成为中共惠阳县支部第一任书记。1926年,成立了象山特别支部,叶文匡担任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面对白色恐怖,叶文匡谢绝了亲友劝他到南洋亲戚家避难的建议,继续留在秋长坚持党的地下活动。他在率领农民自卫队与当地反动武装战斗时,身负重伤而光荣牺牲,年仅29岁。叶文匡牺牲后,被偷偷安葬在鹧鸪岭的一座山坡上。

鹧鸪岭围屋7jpg.jpg

1980年,叶文匡的儿子叶挺秀和女儿叶连有在叶文匡烈士的墓地为父亲立了革命烈士叶文匡纪念碑,并刻有两首悼念诗。一首为:“文匡烈士在当时,革命低潮志不移。勇敢坚强同敌斗,流芳百世后人知。”另一首为:“忠心耿耿叶文匡,破釜沉舟斗志昂。拒绝去南洋避难,献身革命放豪光。”悼念诗概括了叶文匡的革命事迹,歌颂了对革命事业忠贞不二的精神。 

2015年,秋长街道办对叶文匡烈士墓修缮一新。修建在大理石基座上的叶文匡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碑顶的五角星与绿树蓝天融为一体。烈士千古,英灵永存!

鹧鸪岭围屋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墙上,已经为叶文匡这位鹧鸪岭围屋中的优秀儿子,刻上了红色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