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客家围屋故事》71-铁门扇南阳世居围屋
发布时间:Apr 1, 2020 | 作者:
铁门扇是三和街道的一个村名,也是南阳世居围屋的别称。铁门扇之名源于旧时的南阳世居围屋的三扇大铁门。据传说:南阳世居围屋建造者叶辉庭的三儿子叶天滋,他在山塘尾建造桂林新居围屋时,铸造了三扇大铁门,准备安装在桂林新居。但是由于尺寸不合格,安装了两次都没能装上。于是,他把铁门运到南阳世居的大门试装,没想到一装即合。由于每一扇铁门都厚达3公分,重达数千斤,四面八方的乡邻纷纷跑来观看,大铁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下就远近闻名。渐渐地,人们就把南阳世居叫做“铁门扇”。围屋所在地,就叫做“铁门扇村”。不幸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开展大炼钢铁运动,三扇大铁门被村民拆下来,破解成一块块铁板,丢入滚热的炼钢炉中融化。从此,大门换成木门,铁门不再有,只留下“铁门扇”之名。 南阳世居围屋的建造者是沙坑叶氏二世祖叶辉庭。叶辉庭,字日英,号静埜,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生于兴宁合水镇。清康熙元年(1662),八岁的叶辉庭跟随父亲叶特茂迁居归善淡水沙坑黄竹沥。因为大哥叶晃庭不愿留居兴宁看守祖祠,叔父叶特盛就让自己的儿子叶蕃庭返回兴宁。那时叶特盛只有一个儿子,于是叶特茂就把叶辉庭过继给叶特盛为儿子。后来叶特盛再生一子叶赞庭,叶辉庭才回到黄竹沥,在父亲身边生活。叶辉庭聪明好学,先考取秀才,后来以国学生授封布政司参军加州同,诰封儒林郎,官居五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叶辉庭开始建造南阳世居围屋。经父子两代,历时二十四年,耗资白银九千两,于清雍正五年(1727)完工。围屋坐西北朝东南,由泮池、禾坪、三堂、四横、四个角楼等组成。围屋平面呈长方形,总面阔104米,进深82米,占地面积为8528平方米,有九厅十八井,两百八十六间房。 叶辉庭秉性刚直、持身节俭、生财有道,且乐善好施。雍正四年(1726)发生饥荒,叶辉庭开仓放粮,发谷三千石赈济百姓。为表彰其功德,在叶辉庭81寿诞时,归善县马燧奖送牌匾“齿德并茂”。清乾隆三年(1738),叶辉庭去世,享年83岁。 南阳世居围屋建在风水宝地上,地灵人杰。叶辉庭育有六子:叶天沛、叶天泽、叶天滋、叶天汉、叶天况、叶天波。有40个孙子和138个曾孙,繁衍村屋32座。南阳世居人才济济,精英辈出。这里考取进士4人、举人10人、文魁武魁12人、文武秀才28人、监生10人、翰林院士2人、国立大学生138人。朝议大夫、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布政使司等19人。儒林郎、文林郎、登士郎、修职郎等32人。出了三位四品大臣、六位五品官员。而六品、七品等官员,加起来有20多位。获的功名牌匾,更是不胜枚举。南阳世居不愧称为“将军第”,在西征新疆的战役中,有功勋卓著的叶秀谦;在鸦片战争中,有抗击侵略、立下战功的叶青莪、叶青榴、叶青吉。 南阳世居围屋是沙坑二世祖叶辉庭的发祥之地,现有叶辉庭后裔有上万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侨居五大洲。 南阳世居围屋的四周围墙有两层半高、墙体是用石子、黄泥、糯米和糖水混合做为材料建成。厚度为80厘米的三合土墙。铁门、三合土墙、四座角楼和枪眼,构成了南阳世居的强有力的防御体系,使得围屋固若金汤。抗战时期,惠阳长兴乡的抗日军民曾经在这里抗击日寇。日均在围攻南阳世居围屋时,由于视野开阔,日军无法近前。于是,日军便对着围墙放了两炮,但坚硬的三合土墙固若盾牌,顽强地阻挡了炮火的攻击。现在,墙上依然保留了炮弹击坏痕迹。2008年11月,《叶氏族谱汇编》主编叶郁芳在参观铁门扇南阳楼后,看见日军炮击痕迹后,写下一联: 围屋巍巍,彰显客家人文历史; 弹迹斑斑,见证日军侵略罪行。 围屋经历三百多年风雨沧桑,满目疮痍。2007年,南阳世居围屋的叶氏后人筹集资金一百多万元,重修了南阳世居祖祠。重修后的南阳世居,以飞檐画栋的新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在“破四旧”年代,被毁灭的功名牌匾,如今已按照过去样式,重新雕刻悬挂;荒废在路边的功名碑石,重新立起;墙上的壁画也描绘一新。 在上厅祖祠,置有神龛,供奉先祖牌位。上方悬挂着以叶辉庭名号为堂名的“静埜堂”匾牌。两侧刻有对联一幅: 福田宗祖种,积德流光,金炉不断千年火; 心地子孙收,慎终追远,玉盏常临万载灯。 对联歌颂了先祖的恩德福泽后人,子孙后代应当将辉庭公等先祖刚直节俭、乐善好施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南阳世居祖祠里,保留着光绪十三年(1887)十一月刻立的《归善县正堂告示》石碑,规定了五大房春祭和冬祭的要求。原来,叶辉庭的父亲叶特茂去世后,墓园建在黄竹沥后山。每年惊蛰日,叶辉庭必带领沙坑叶氏族人到墓地拜祭。叶辉庭最小的儿子叶天波是其63岁时所生,当时他的大儿子叶天沛已经42岁了,大孙子叶国梓21岁。叶天波活了71岁,有6个儿子。乾隆五十年(1785)惊蛰日,辈分最高、已经68岁的叶天波,率领铁门扇的族中子孙800多人,加上女眷女孙共一千多人,拜祭开基祖逢春公。人丁众多,场面壮观,号称“子拜爷坟八百丁”。 沙坑叶氏后裔拜祭开基祖逢春公的活动,距今有300余年历史。规定每年的惊蛰日早上进行祭拜,风雨不改。改革开放后,叶俊晖从台湾回大陆寻根问祖,并于2011年成立了逢春公祭祖理事会。每当惊蛰日早上,叶氏族人从四面八方赶到铁门扇村黄竹沥逢春公园,在逢春公墓前进行隆重拜祭活动,参拜秩序讲究,仪式庄严,场面壮观。沙坑叶氏惊蛰祭祖活动,由于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世代传承下来的乡土民俗,是历史文化遗产,为连接海内外宗亲,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铁门扇南阳世居围屋,由于规模宏大,被称为“沙坑叶氏三大围屋之一”。2004年8月,南阳世居围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