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77-象岭求水岭老屋

发布时间:Apr 7, 2020 | 作者:



象岭求水岭老屋

求水岭老屋位于三和街道象岭村,据《叶氏族谱》记载:求水岭老屋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建造者是沙坑叶氏开基祖叶特茂(逢春公)的四儿子叶显庭。

求水岭1.jpg

围屋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面阔76米、进深57米,建筑面积为4332平方米。由一前围、三堂、二横、两个角楼、泮池、禾坪组成。在禾坪左右两侧各建有斗门,斗门与角楼相连。左侧斗门的大门开在正面,右侧斗门的大门开在侧面。

求水岭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从中间大门进入为门厅,门厅后面是天井。过了天井就进入三进堂屋。一进前厅,左右开设了房间;二进中厅,置有木屏门,上方悬挂着叶氏家族的堂号“南阳堂”。正值新年来临,木屏门两侧的柱子上,贴着一幅长对联:

  源肇大宋,任八闽制使,卫国护民,万载甘棠流福海;

  枝衍盛明,为百花处士,筑城立屯,千秋柱石耀程山。

这是赞颂广东叶氏始祖叶大经的对联。叶大经在南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考中进士,曾任福建制置使。在外有元兵侵略,内有奸佞当朝,社会动荡不安的南宋末年,叶大经感到宋运将倾,独力难持,狂澜莫挽。他忿恨成疾,因而辞职。当他率领家人走到梅州程乡(今梅县)时,看到时局动乱,道路阻隔,无法回到中原,于是就在梅州程乡安家。叶大经成为程乡“南阳堂”叶氏始祖,也是公认的广东叶氏始祖。

 

三进上堂,置有神龛,供奉先祖牌位。神龛上方挂着“福禄寿”三字,两侧刻有一幅歌颂先祖功德和家族荣耀的对联:“念祖德宗,功勋翔旋相别继;穆文昭武,溯源承上接成周。”

在求水岭老屋流传着兄弟情深、抚孤成长的感人故事。“树大分叉,儿大分家”,当叶特茂的五个儿子分家时,最小的儿子叶焕庭已英年早逝,留下妻子刘氏带着四个儿子度日。叶显庭不忍心看到弟弟一家的孤儿寡母过着艰难生活,就在建好求水岭围屋后,把弟媳侄子全部接过来住。叶显庭一直把侄子们抚养长大,结婚成家后,才移居到鹧鸪岭围屋居住。求水岭围屋仍然让弟媳一家人居住,求水岭围屋的祠堂也成为后世供奉弟弟叶焕庭的祖祠。中华民族和客家人“血浓于水,兄弟情深”的“孝”文化,在这围屋的沧桑岁月中得到充分展现。

求水岭老屋历尽百年风雨,横屋已经坍塌杂树野草与后龙山的葱茏树木连为一体。2002年,在叶氏族人集资对求水岭老屋祖祠进行了修复,并勒碑“重修二世祖焕庭叶公堂志”,记录此事。远望求水岭老屋,仍能感受到其古朴、厚重的气势。2004年8月,求水岭老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END

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jpg

文化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