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楼围屋位于三和象岭村,围屋坐西北向东南,面阔57.6米、进深53米,建筑面积3052.8平方米。由泮池、前围、堂屋、横屋、角楼组成。
余庆楼围屋的建造者叶星使,号达昌,他是沙坑叶氏开基祖叶特茂(逢春公)的六世孙,是求水岭开基祖叶焕庭的五世孙。叶星使是叶文盛的长子,被过继给叔叔叶文超为子,意为永接源流。叶文超,号萃华,早年与兄弟一起往南洋谋生,在马来西亚开设“新合发”商行,通过经营锡矿积累了财富。有了一定的积蓄,叶文超把钱寄回家乡,由叶星使负责打理。
叶星使温良恭俭,满腹经纶。清光绪九年(1883),叶星使取得了功名,敕授中宪大夫(文官正四品)、候补分巡道。子贵父荣,叶文超(萃华公)被诰封为通议大夫,为文官正三品。围屋前面的旗杆石上,刻录的功名清晰可辨。
清光绪十五年(1889),叶星使开始建造余庆楼围屋,清光绪十八年(1892)围屋落成。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中间正门顶券上方置有一块青麻石石匾,匾中央阳刻着“餘慶樓”三个大字,上方有“双龙戏珠”的灰塑。
从中间大门进入是门厅,中间置有木屏门,上方立有“积善堂”的匾牌。“积善”和围屋名“余庆”相辅相成,源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名言。说明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一定有更多的吉祥喜庆。在木屏门背面立有叶文超在南洋开设的“新合发”商号名。这是让后人记住先祖漂洋过海,在南洋创业的艰辛历史。
走过前厅的拱门,便是天阶。天街后为三堂屋。大门上方悬挂着“大夫第”的匾额,象征着“通议大夫”“中宪大夫”的身份。张贴在大门两侧“基开叶县;业肇梅州”的对联,说明了惠阳叶氏的发展源流。
一进为前厅,有木屏门。木屏门上方悬挂有“南阳世居”的匾额,表明了叶氏在南阳起源的历史。二进为中厅,有八扇木屏门与上厅相隔。大厅上方正中立着“圣旨”牌,左右两侧分别为“通议大夫”、“中宪大夫”的金色牌匾。中厅的柱子上,挂着三幅对联。第一副是颂扬先祖功德的对联:“祖德美誉众口皆碑,实堪永颂;宗功伟绩世人通晓,确应长铭”。第二副为教导后人继承先祖美德,奋发图强的对联:“念前人创业维艰,克勤俭博学笃志,修身齐家平天下;敦后世守城不易,毋怠慌奋力图强,兄友弟恭盛千秋”。第三副是歌颂先祖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对联:“文宗挥毫百千言,酌陈世间兴盛史,口若悬河如咏诵;魁元著书拾数篇,诗词歌赋盖华章,语欲生辉似玉金”。三进为上厅,置有神龛,供奉着29位先祖的牌位。神龛两侧有副对联:“纪祖德宗功,耀相别继;念前程基业,维护留传”。
叶星使有四个儿子:叶英安、叶雄安、叶俊安、叶杰安。长子叶英安,曾在马来亚接管生意。吉隆坡内战爆发后,叶亚来委派叶英安回乡招募勇士。叶英安带领弟弟叶俊安等兄弟叔侄400人,由澳头出海,漂洋过海到吉隆坡助战。1872年11月,叶亚来将嫡系分为九队,叶英安担任第三队队长。1873年3月,叶亚来率部攻占吉隆坡。叶英安带去的400勇士,许多牺牲在吉隆坡光复前夜。内战结束后,叶英安将生意交由弟弟叶俊安打理,自己回到家乡。
余庆楼围屋经过2011年的重修,祖祠恢复原貌,焕然一新。余庆楼为研究清代客家围屋,以及沙坑叶氏家族史、华侨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04年8月,余庆楼围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