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86-莲塘面戴氏宗祠围屋

发布时间:Apr 16, 2020 | 作者:



莲塘面戴氏宗祠围屋

莲塘面戴氏宗祠围屋位于三和街道莲塘面围肚村。围屋坐东北朝西南,由泮池、禾场、两进堂屋、横屋组成。

戴氏1.jpg

戴氏在淡水有很久的历史。据传说:在宋朝末年,戴氏和詹氏、李氏合称为淡水三大姓。那时,为了争夺一块风水宝地,三大姓之间纠纷不断,摩擦此起彼伏,社会很不安定。后来县官判戴、詹、李三大姓在该风水宝地上共同修筑一座庙,祭拜关帝,名为忠义庙(即现在的祖庙),要三大姓从此忠诚相待,讲道义,不相争。果然,忠义庙建成后,三大姓再也不为争这块地方而相互侵扰,百姓的生活得到安宁。戴氏也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支散叶。三和围肚村的戴氏族人,也是淡水老城戴氏的分支。

戴氏2.jpg 

围屋建于清朝末期,由于经历百年风雨,已经破烂不堪。戴氏族人对围屋进行了整修,中间祠堂修成两进,两侧的横屋已经拆除清理,成为后院。正面的房屋修建后,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正面大门的两侧,贴着一幅对联:“谈经世德;注礼家声”。上联指的是东汉学者戴凭。光武帝曾召集群臣解经,戴凭与诸儒辩论经书,成为解经最精彩之人,于是被拜为侍中。正月初一,光武帝令群臣中能释说经书的人,答复戴凭提出的问题,理义不通的便让戴凭坐其席位代为讲解。没想到,戴凭竟连续代替五十余人讲经。于是,京师上下称赞戴凭:“解经不穷戴侍中”。下联说的是西汉戴德与戴圣叔侄俩,汉宣帝时两人均立为博士。戴德曾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大德礼记》八十五篇,开创“大戴学”,世称“大德”。戴圣,世称“小戴”,他又选集古代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戴氏族人为颂扬戴德、戴圣叔侄的成就,就题联“注礼家声”。

在泮池的右侧,有一古老圆形水井,现在还有村民在这里挑水使用。在围肚村居住的戴氏族人不是很多了,但每到年节,戴氏族人都会回到祠堂,与宗亲一起烧香祭祖。

END

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jpg文化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