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客家围屋故事》87-沙田隔沥隆兴楼围屋
发布时间:Apr 17, 2020 | 作者:
隔沥隆兴楼围屋 隆兴楼围屋位于沙田镇隔沥村。围屋坐东南向西北,总面阔76米,总进深64米,占地总面积4864平方米。由禾场、前围、堂屋、横屋、角楼组成。隆兴楼围屋是在清康熙年间后期,由萧氏族人所建。 南宋末期,萧梅轩从福建迁徙到广东嘉应州松源都(今梅州市梅县松源镇),成为广东萧氏始祖,其后裔在广东开枝散叶。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居住在坪地四方埔的萧隆兴,带领家人迁居到隔沥鲜水河畔(今沙田河),在这里建造围屋,开基创业。围屋建好后,用其号命名为“隆兴楼”。由于这是萧氏在隔沥的开基围屋,现在被大家叫做老楼。 萧隆兴有五个儿子,所以隆兴楼围屋的堂号叫做“五福堂”。萧隆兴的五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的后代在鲜水河西北面修建了围屋。大儿子的后裔建造了“三庆堂”,现在叫老新屋;二儿子的后代建造了“河南新居”,现在叫上新楼;三儿子的后代建造了“光禄世居”,现在叫下新楼。萧氏成为当地的旺族,人们就把这几座楼所在地称为萧屋楼,后改称萧屋。 隆兴楼围屋没有中间大门,只有两个建于侧边的门出入,极像一个封闭的城堡。正门开在东北角角楼旁,朝西北面;后门建在西南角角楼旁,朝西南面。在这两个门的前面,开挖了一条不宽的水渠,好像护城河一样。 进入隆兴楼围屋后,是一条天街。天街一侧有完整的房屋,与围墙连在一起。但是横屋早已倒塌,杂草丛生。宗祠在2012年进行过大修,保留了原来的布局。从大门进入为一进,有木屏门相隔;二进为中厅,后置两柱六扇木屏门,柱上挂有一幅对联:“时记松源,念吾祖育义培仁,不愧蘭陵宗派;地居隔沥,愿尔曹敦诗说礼,毋忘思俭家风”。上联叮嘱萧氏族人要记住萧氏的起源地,下联教导萧氏子孙要诗书传承,勤俭持家。三进为上厅,置有神台,供奉祖先牌位。两侧挂有一幅对联:“百世衣冠长振秀;千年山水永朝宗”。 隆兴楼围屋的四个角楼已经倒塌,但是四周的围墙基本完整,这为研究沙田萧氏家族史、清朝的围屋建制形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