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115-霞角水尾仔祠堂围屋

发布时间:May 15, 2020 | 作者:


霞角水尾仔祠堂围屋

水尾仔1.jpg

水尾仔祠堂围屋位于良井镇霞角村。围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由良井上洋围杨氏七世祖杨宏谟的四子杨宝辉所建。围屋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型,面宽34.7米,总进深32.6米,占地总面积为1131.22平方米。


水尾仔2.jpg

水尾仔祠堂前面筑有围墙,在南面开有正门,在东面开有侧门。南面的正门为两层结构的门楼,但关闭了。据说六十年才能开一次,每开一次,就会出一位大人物。若平时开正门,村里就会发生火灾。当然这传说毫无科学根据,具体原因也无从考证,留给后人一个难解之迷。不过,仔细看这正门,有点像一个虎头。上面的两个窗户就像虎视眈眈的虎眼,大门就像张开的虎嘴,硬山式的屋顶就像竖起来的虎耳。或许是忌讳“杨”入虎口之故,才将正门封闭吧。

水尾仔6.jpg水尾仔7.jpg

从东面侧门进入水尾仔祠堂,走到祠堂大门,最显眼的是大门口那一对顶起青石门柱的青石方墩。青石方墩的正面雕刻狮子图,内侧雕刻着绣球。在水尾仔,杨氏族人都会说起“武状元”杨殿昌的故事。水尾仔的杨殿昌自幼习武,气力过人。清光绪五年(1879),也就是建造“水尾仔祠堂”的那一年,杨殿昌赴京参加武举科考。当进入殿试时,他一运气单脚把数百斤的铁球踢出数丈远,落地旋转许久才停下。光绪帝见后大为惊喜,问道:“这是什么功夫?”杨殿昌答道:“这叫狮子滚球。”光绪帝见杨殿昌武功过人,当即诰封他为武状元及第,赏黄马褂、蓝花翎,钦点为营用守备。正是有了这种荣耀,杨氏族人就在这祠堂最显眼处雕刻了狮子图和绣球图。

杨殿昌中了武状元后,他的曾祖父杨宏谟、祖父杨宝光、父亲杨国平都被诰封为“武功将军”。正因杨氏家族多次受到朝廷的褒奖,所以光绪帝御赐了“恩荣三锡”红漆金字牌匾。“恩荣三锡”牌匾作为杨氏家族的骄傲,一直悬挂在祠堂大门上方。为了突出这块象征着家族荣耀的牌匾,杨氏后人特意在南面的围墙开了一个长条形缺口,使人们经过围屋时,一眼就能看到“恩荣三锡”的牌匾。由于缺乏保护措施,2008年7月,“恩荣三锡”的牌匾不幸被窃贼盗走了。现在祠堂大门上方,留下空墙一片。

水尾仔11.jpg


在近代历史上,水尾仔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如著名的抗日将军杨温,他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六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在抗战时期,他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粤北战役、印缅征战。在太平洋战争中,协同英美盟军作战,立下显赫战功,受到英女王的嘉奖和授封将军勋章。抗战胜利后,杨温成为国民党新编第一军代理军长兼五十师师长。

水尾仔12.jpg

2004年8月,水尾仔祠堂围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尾仔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尾仔祠堂围屋旁边的文化广场已经建好,古色古香的廊亭与古老的围屋连为一体,成为霞角村一处乡村观光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