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127-新围举人楼围屋

发布时间:May 27, 2020 | 作者:


新围举人楼围屋

举人楼围屋位于惠阳平潭新围村楼角村。围屋建造时间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平潭新围陈氏二世祖所建。平潭的陈氏族人是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徙到广东兴宁,再迁到惠州水口,最后落户在平潭新围村。

举人楼围屋坐东北向西南,由三堂、四横、两个角楼组成。举人楼围屋总面宽43.3米、总进深33米,占地面积为1428.9平方米。在围屋正面的两侧,各建有悬空角楼一座。楼下没有封闭,为行人通道,成为出行的巷道。也许有了这角楼,这地方就叫“楼角”。围屋后面没有建角楼,但在两边各建有一个锅耳,从远处看,也显得气派。

举人楼1.jpg

围屋正面置有5个门,中间正大门上方有雕梁画栋、精美壁画。由于无人打理,厅堂和天井里的杂树野草长得比人高,有的杂树竟然深深地扎根在墙体之中。

围屋的左侧,还有一人居住。天井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基本可以看出过去的景象。


举人楼5.jpg

举人楼围屋虽然没有留存文字资料,但却有神奇的传说故事。新围村90多岁的陈计明老人,讲述了举人楼的传奇故事。

传说之一:有一个守寡的陈氏祖婆,她很吃苦、勤劳、善良,带着几个儿子艰难度日。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在外割草的陈氏祖婆回到家中,坐在竹椅上用扇子吹凉。突然,一头白猫热得爬到陈氏祖婆身上,她赶紧为白猫打扇,让它凉快后,才放下去。但不一会,白猫又爬上来,陈氏祖婆又为它打扇,凉快后才放下去。这样反复几次,陈氏祖婆想到放在屋角的破柜子可能凉快些,就抱着白猫放进柜子里。后来一忙活,就把这事忘记了。过了三天,才突然想起柜子里的白猫。祖婆担心白猫关了三天,可能都饿死了。但打开柜子后,却看到一堆闪闪发光的银子。惊呆了的祖婆,半天才回过神来,才知道白猫是银子变的。她把银子装进箩筐,整整装满了四大箩筐。于是,陈氏祖婆在这里置地建起了这座围屋。随后,又让儿子上学,其中有个儿子考中举人,人们把这围屋称为“举人楼”。

举人楼3_1_.jpg

传说之二:早年间,有位守寡多年的陈氏祖婆,辛苦抚养儿子长大成人,并有一个儿子考上武举人,被朝廷委派到福建做官。有一年春节前夕,这位陈武举人回家看望母亲,恰巧遇到陈家族中的一场争斗。原来,陈氏族中有一池塘,这里的陈家人和围肚的陈家人在春天共同放养鱼苗。为辨别各自的鱼苗,围肚陈家人将鱼尾巴剪掉,说好年底捕捞时,没有尾巴的鱼归围肚陈家人所有。但到了夏天晚上,围肚陈家人借着月光,偷偷地将鱼捕捞起来,剪掉尾巴后,再放进池塘。结果,现在捕捞上来的鱼都没有尾巴。于是双方开始争吵,慢慢变成撕打。不幸的是,围肚陈家人中有个体弱多病的人突然气绝身亡。失去理智的人们操起了锄头、斧头,眼看一场重大的械斗就要发生。刚到的陈武举人赶紧上前制止,但眼红的围肚陈家人,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锄头,当场把陈武举人打死。看到打死了朝廷命官,大家才一哄而散。陈武举人以自己的性命,化解了一场大械斗。当陈武举人的事迹上报到朝廷后,皇上感其大义,下旨表彰陈氏祖婆教子有方,并嘉奖四箱白银。陈氏祖婆就用这些白银建起了这座围屋,为纪念陈武举人,就把围屋叫做“举人楼”。

举人楼7.jpg

传说不一样,结果都相同,围屋的建造都涉及到一个举人。史料所限,无法过多考证。但留下的举人楼围屋,却为研究客家文化、围屋建筑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2012年11月,举人楼围屋由惠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