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29-周田叶挺将军故居

发布时间:Feb 19, 2020 | 作者:


周田叶挺将军故居

 

叶挺将军故居位于秋长周田村,虽然是一幢只有两进、两横的小型围屋,但因为是叶挺将军的故居,2006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挺故居1.jpg

围屋建于清朝末年,建造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据《叶氏族谱》记载:叶沛林是周田叶氏开基祖叶特盛(迪春公)的六世孙围屋西向东,总面阔28.5米,总进深20.31米,占地面积为578.84平方米。围屋由禾坪、斗门、两进、两横组成的客家围屋。

2001年9月,叶挺故居开始了全面修缮,并于2003年5月竣工。故居门前的广场中央竖立一座叶挺持“手杖”的铜像,汉白玉的基座上,雕刻着叶挺的手书“抗战到底”。

 叶挺故居7.jpg

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在正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叶挺将军故居”牌匾。一进为门厅,有木屏风与二进隔开,在门厅的一侧挂着《告别》的油画,描绘了叶挺在村口大樟树下,告别家乡父老,去福建参加粤军的场景。二进为敞厅,挂着叶沛林和叶李氏的画像,以及与叶挺将军有关的资料。

一进和二进中间为天井,两侧有横巷,连通屋。从左边的大门进入为门厅,曾被叶挺的父亲叶锡三开设药房“锡宗堂”。左右耳房,分别是哥哥叶秩平、弟弟叶辅平的卧室。门厅的门上悬挂着“革命光荣”的牌匾,右上方刻有“叶挺将军家属留念”,左下方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123师司令部、政治部”“中共惠阳县委会、惠阳县人民政府 赠”。

穿过门厅,中间为天井,在二进的厅堂中间,挂着叶挺父亲叶锡三母亲叶吴氏的画像。据《叶氏族谱》记载:“叶锡三字承恩,国学生,继承先人堪舆之学,喜考察山川名墓”。由于叶锡三懂堪舆之术,所以他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将爷爷叶世瞻的墓从鸭仔埔欧村火烧岭,迁葬到小金口金鸡村。2011年,由于惠州开发建设的需要,墓地需要搬迁。经过政府协调,2012年3月,叶氏后人与政府达成一致协议,同意将叶挺将军曾祖父叶世瞻的坟迁回家乡秋长周田村,墓碑和坟墓主体全部运走。

叶挺卧室是在二进的右边次间,按照旧时的格局进行布置。在叶挺卧室里,挂着童养媳黄春的照片。黄春(1894—1984)八岁到叶家做童养媳,1919年叶挺在投奔粤军前,与她解除婚约。但黄春一直留在叶家,终生未再嫁。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门为她颁发了“烈士证”,称她为“烈士家属”。

 叶挺故居4.jpg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挂在叶挺卧室里。纪念证里写着“查叶挺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

叶挺将军故居陈列了许多叶挺使用过的农具、厨具、生活用具等珍贵文物。当看到这些田间劳作时使用的大小筐箩、锄头、锹铣、镰刀等,就会让人联想起叶挺少年时,跟随父母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农家生活。

在右侧的横屋,是“叶挺夫人李秀文生平事迹展”专题展室。通过报刊、电文、信件、照片等大量史料,彰显出李秀文无怨无悔,以柔弱之躯勇担家庭重担,权利支援叶挺的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光辉形象。

2016年9月10日,是叶挺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叶挺将军的丰功伟绩,惠阳邮政和惠阳区集邮协会制作了“叶挺将军故居”“叶挺将军纪念园”两枚风景日戳。叶挺将军雕像与风景有机结合,前景与后景前呼后应,让人领略了叶挺将军故居的风采。

叶挺故居8.jpg

叶挺将军故居是惠阳重要的红色资源,已成为叶挺将军纪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挺将军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东省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员现场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