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客家围屋故事》96-东澳张氏祖祠围屋
发布时间:Apr 26, 2020 | 作者:
东澳张氏祖祠围屋 沙田镇东澳村的张氏一族源于福建张先伦一脉。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张先伦由福建迁居到大埔县神泉(今茶阳)开基。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张先伦的后代子孙张文道由大埔迁居到海丰县河田圩,后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5)再迁到归善鹤山乡(今惠阳沙田镇)开基。清康熙八年(1669),张文道的后代子孙又迁居到沙田东澳村修建围屋,开基立业。 东澳张氏祖祠围屋是东澳张氏开基祖建造的围屋,是东澳村最老的围屋,所以这里被后人叫做老屋村。围屋坐东朝西,总面阔38米,总进深30米,占地总面积1140平方米。由泮池、禾场、堂屋、横屋组成。张氏族人在祖祠两侧,按照对称的位置,修建了几条横屋。 祖祠的中间大门上方塑有“张氏祖祠”匾额。从大门进入后,为一进前厅,有木屏门相隔。厅里挂着一副木刻对联:“书传百忍千秋鉴;学著两铭万世存”。上联讲述的是唐朝张公艺和张九龄的故事。张公艺善于治家,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时,路过他家,问他是如何理家的,他书写一百个“忍”字进呈,受到高宗肯定和赏赐。张九龄则于唐玄宗生日时,送上言古今兴废之道的《千秋金鉴录》作贺仪,劝皇帝励精图治。下联的“两铭”指的是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撰写的《东铭》《西铭》两部儒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二进为中厅,有木屏门相隔,木屏门上方立有“裕丰堂”匾额。厅中挂有一块“璧水流辉”牌匾,意思为读书讲学之地,能够放射出流水一般夺目的光辉。这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仲冬,由广东学府授予给族人张国立大学士的牌匾。在厅中还挂有一幅木刻对联:“绩德仰青钱,金鉴家声芳百世;发祥徴清河,百忍世泽盛千秋”。对联中的“青钱”指的唐朝张鷟,他是深州(今河北深县)陆泽人,官至学士,时人称其“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因此号称“青钱学士”。 三进为上厅,置有神龛,供奉着祖先牌位。神龛上刻有一幅对联:“金鉴著千秋,祝千年俎豆;青钱称万选,垂万世芬芳”。对联教导张氏族人要怀念敬奉张鷟、张九龄、张公艺等先祖,世代永祀,千秋昌盛。厅中还挂着一幅对联:“康熙八年,祖德卜居宏世业;道光十载,孙谋修整振家声”。对联记述了张氏先祖于清康熙八年(1669)来到这里建祠开基,后代子孙于清道光十年(1830)对祖祠重新修整的历史。 在东澳张氏祖祠围屋周围,东澳张氏后人建造了几幢围屋。这些围屋对于研究东澳张氏家族史、客家围屋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上一篇: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97-新丰大塘世居围屋
- 下一篇: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95-鹤山敦厚楼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