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惠阳客家围屋故事》107-淡塘郑氏楼角围屋

发布时间:May 7, 2020 | 作者:


淡塘郑氏楼角围屋



郑氏1.jpg

淡塘郑氏楼角围屋位于永湖镇淡塘村楼角村。围屋坐东北向西南,总面阔50米,总进深30米,占地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围屋建在大水塘旁边,由禾场、堂屋、横屋、楼角组成。

郑氏11.jpg

传说淡塘的地名就是来源于大水塘。郑氏开基祖郑毓元与邹氏先祖结为儿女亲家后,经常在大水塘旁边一起喝茶乘凉。一次邹氏先祖问郑毓元:“亲家,你来这里落居这么久,草舍应取什么名?”郑毓元对着大水塘叹息道:“这里地阔荒凉,人少冷淡,就叫淡塘吧。”淡塘由此而来。

郑氏5.jpg

围屋的建造者郑旭远是淡塘开基祖郑毓元的曾孙,围屋建造时间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围屋正面置有三个大门,中间为拱形大门,两侧为长方形大门。中间大门是进入祠堂的大门,在拱劵下方塑有“福禄寿”三个大字。一进为前厅,有木屏门相隔,木屏门上方立有“迎祥集福”牌匾,寄托了郑氏族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进为中厅,有木屏门相隔;三进为上厅,是族人祭拜祖先之地。

围屋的四个金字型楼角外观保留尚好,颇有气势。因此围屋就被人们叫做淡塘楼角,又叫郑氏楼角,村庄也叫做楼角村。由于这里地势低洼,每到雨水季节,围屋常遭大水。因此,在楼角的二楼,设有一大窗口,这就是大水窗。当一楼被淹没后,人们就从二楼爬出,坐船转移。围屋的四个角楼,有麻石条铺成的走马道相连,当发生战事时,可以相互支援。

郑氏4.jpg

淡塘郑氏楼角围屋是邓演达的夫人郑立真的故居,她们一家居住在围屋右边的横屋。邓演达的女儿邓京育在《回忆我的母亲——郑立真》写道:“母亲出生于旧中国传统的农民家庭,靠媒妁之言与父亲(邓演达)结为伉俪”。邓演达居住在永湖乡鹿颈村(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郑立真居住在永湖乡淡塘村,两家同在一乡,只隔一条淡水河。在永湖乡村,两家都是乡绅家庭,门当户对,结为亲家也就顺理成章。


郑氏8.jpg

邓演达与郑立真在武汉合影(1927年3月)

郑立真小时候没有上过学,结婚后,在邓演达的鼓励下,她开始发奋学习文化,大革命前夕,她考上了广州图强助产学校。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郑立真参加了北伐救护队,担任队长。她带领救护队员们抢救伤员,英勇战斗在战场上。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国民党暗杀。郑立真为免遭迫害,远居他乡。1939年8月,因乳腺癌在香港去世,终年41岁。

淡塘郑氏楼角围屋为研究清朝的客家围屋形制,研究民国时期的人物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